保險怎麼買?

by Shane
保險怎麼買

不管你是剛步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剛成家的新手爸媽,或是社會中堅人士, 或是即將邁入退休階段的各種人,在理財上都應該思考保險這一領域
很幸運的是,我們生長在台灣,基本上每個人出生後都會有第一份保險:全民健保
先不討論健保是社會福利還是保險,總之我們因為有了健保,至少在基本醫療上都有了保障
開始工作有收入後,我們可以來思考怎樣讓自己的健康更有保障,此時商業保險就顯現出他的重要性了,
也就是常會看到廣告的一堆保險公司
像是台灣人壽、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全球人壽、康健人壽…….等等,就不一一列出

台灣人在全球上擁有保險的比例相當的高,高於全球平均
但有沒有可能花了很多錢最後卻理賠超少或是根本不理賠
或是不知道自己的保險到底夠不夠?
我們可以從理解保險的重點和優先順序來著手

小故事時間

從前從前~ 
歐洲的海上貿易成為歐洲很重要的貿易管道
商人們靠著船隻載滿貨物到另一個港口交易來賺錢
然而航海存在著風險,有可能航海途中突然間遇到大風大浪船就沉了
而在海上遇到暴風雨時,為了避免船翻覆的好方法就是讓船減重
此時水手們會將船上的貨物拋棄投海,以求生存
而商人們為了避免自己的貨物有被投海的風險,
於是商人們訂了一條規定:為了全體人的利益,如果船隻因需要而拋貨物減重,
這些被海拋的貨物損失由全體受益人(商人們)負擔
其他也有貨物在船上的商人們必須拿出一部分的錢給受損失的商人
這大致是保險的原形,大家共同分攤損失,互助共濟

保險的核心意義

避免在最糟情況發生不可承受的事情

在上面的故事就是:
避免在最糟情況(暴風雨)發生不可承受的事情(我的貨物全被海拋了,錢都沒了,沒錢就沒辦法產生下一批貨物,等於關門倒閉)

以現代的例子就是:
避免在最糟情況(家中唯一經濟支柱沒了或是重殘)發生不可承受的事情(沒經濟來源或是醫療照顧費用遠超過家中可負荷的金額)

保險和投資分開

買保險就不要想賺錢
放棄還本的想法,可用較少的保險費達到保障目標
其他的錢請拿去專門投資的地方,像是股市、房地產等
剛開始保保險請先忽略投資型保單和儲蓄險,因為這類的保險通常比存保險容易解約,一解約你就失去保障了

年保費多少才好?

我們可以從以下兩點來看:

一般保險業會說雙十原則

  • 雙十原則

年繳保費不超過年收入的十分之一,壽險保額至少是年收入的十倍以上

不過因為每個人的年收入不同,人生各階段也不同
像是年收100萬的人也沒必要把保費總額加到10萬,只要有達到自身需求就足夠了

與其關注年保費要多少,我們可以用另一個方面來思考

  • 想想綜所稅保險扣除額

一般人剛開始在做保險規劃時,保費總額先以新台幣兩萬四左右為考量點,
因為每年在繳綜所稅時,每人的保險扣除額就是兩萬四千元,政府認為一般人每年有兩萬四的需求
隨著年齡成長或是特殊情況,大家再根據自身需求慢慢加保新的保險就好,不需一次買完,因為時代在改變,保險保障內容也會隨著時間而變化
之後隨著人生階段不同,再考慮慢慢增加保費額,也以不超過年收入十分之一為原則,避免太多錢放在保險上變成很沒有效率的資產配置

保保險的順序

其實網路上已經有一堆文章和保險公司寫好保險順序了
像是以下這篇人壽公司的文章

一開始就直接略過儲蓄險、投資型保單,這些商品會讓人搞混保險和投資之間的分界,不建議。

先買定期險,等之後收入穩定增加後,再來考慮轉為終身險。

個人認為保險順序:

  1. 實支實付醫療險、意外險
  2. 失能險
  3. 重大傷病險、重大疾病險、特定傷病險、癌症險

壽險通常會拿來當保險主約,就不列在上述順序中

壽險主要是要保障家中的經濟支柱,或是目前背著好多年很重的房貸的人
避免整個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消失了整個家庭就跟著毀掉,像是雙薪家庭的話有薪水的兩人都有壽險當然是最好
壽險的受益人是被保險人的家人,而非本人
壽險對於還未長大成年小孩的重要性就不是那麼高,
壽險常拿來當實支實付醫療險的主約,保額用最低就行,搭配有用的實支實付附約才是重點
而壽險的保障額度,大約是十倍保險人的年收入,要是真的發生了事情,至少讓家庭在未來十年還能正常生活,還有緩衝時間,像是小孩子長大後自己賺錢

醫療險在不管哪個年齡其實都是最需要優先加強的,先買定期的實支實付的醫療險基本上就可以涵蓋很大一部分的需求了,
概括式保險較容易理賠,另一個重點在提高雜費保額,以及是否接受副本理賠

意外險在人年紀愈小其實需求比較高,舉例:像是年紀小時不知廚房爐火的危險,有機會燒燙傷,再稍微長大些也有可能因血氣方剛有其他意外產生

癌症險的話主要是保障標靶藥物的部分,真正要防止癌症發生,除了祈求老天保佑基因不容易發生癌症外,
有規律的運動和生活作息、健康的飲食才是根本避免癌症的主要方式
最後可以再加強對於重大傷病和重大疾病的保障,讓發生病痛時有辦法減少支出
重大傷病、重大疾病、特定傷病險都是一次性理賠
此部分和產險公司保這類保險會有比較高的CP值

失能險是以失能等級來認定,保障力度大,但也較貴
保障內容分為一次性給付的失能保險金,以及失能狀態認定後,每月或每年給付的失能扶助金。
因疾病或意外需長期照護時,可發揮轉嫁長期照顧費用支出的風險,減輕家庭經濟及長期照護負擔。

最後最後行有餘力再來考慮長照險,因為長照保險真的貴,而且理賠限制門檻高較難理賠
這部分一般人就不一定需要了,能靠理財和投資製造自己的每月或每年現金流來cover長照會更好
失能險和長照險的差別在於,前者只要有失能的部分就能理賠,後者在於有照顧需求才能理賠

幾個保險觀念

保大不保小,沒必要保包含所有風險的保險

保險並非必要,只要能幫忙規避發生事情後的超大筆支出即可
或是保額只要達到,所有費用扣除保險理賠金額後,到達可承受的支出範圍即可
像是超級有錢人其實根本不需要任何保險,因為他們夠有錢能解決所有的醫療上的花費
一般人買保險是為了保障在達到很有錢之前,不會因為病痛或意外讓之前的努力都白費

沒有完美的保險

保險是個會跟著時代演進、科技進步而法規修正的商品

所以沒有必要人一生下來或一入社會就把所有保險都買齊買滿
不用聽信保險業務員說一定要把所有方面都把保險保好保滿
認清保險業務員是為你的人生好推薦保單,還是為了他的獎金推薦的
今天的嚴重疾病手術,在未來科技進步後,可能變成只是個簡單的處置而已
目前的保單重額保障手術,未來變成處置後也就不會理賠了

而是可以根據每個人生階段需要來做規劃!
舉例:像是剛入社會開始賺錢,可以只先用便宜的壽險當主約,搭配定期的買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加上定期意外險就很夠了,擁有高CP值!
之後薪水成長了、或有了家庭自己成為家中經濟支柱時再慢慢加入失能險、癌症險、重大傷病等保險,也加大壽險保額
不需要一開始工作就買滿全部的保險,那等於在一開始就把精進自己成長的動能給消滅了

保險可以增加生活的安全邊際但不能提高生活品質

保險是為了以防萬一,沒人真心保險會需要用到
如上面寫的保險核心定義是:避免在最糟情況發生不可承受的事情
有了保險,可幫助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在成為大富翁之前對於意外有保護的機制,
避免發生意外後,讓自己口袋的錢都噴光光、或是讓家人生活難過

買保險不要想把保險金拿回來

很多人為了保本這個想法,買了繳滿可領回的保險,
可是就因為這個想法,讓自己每年繳出大額的保險金,
其實這很不符合效益的。
真正要拿回來的是投資!
保險不是投資,
如文章一開始就說的,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
不要將兩者混淆在一起!
保費繳完就當作消失就好了,相對於可領回的保險費會省一大筆錢,
把省下的這些錢拿去投資才是真正有效益的事。

保單建議

由於有些人已經身上保了幾個保險了,之後的追加保險就根據之前的保險情況來做規劃
這邊只寫給身上完全沒有保險的人建議:

沒有認識有經驗的好業務員

新手剛開始買保險
可以直接參考網路上的罐頭保單
罐頭保單基本能符合大部分人的需求
在Google上搜尋”罐頭保單”,直接輸入年齡參考就可以了
像是搜尋前三個網站FinfoSmartBebMy83都可以
之後再依個人需求增加或減少就OK囉~

有認識有經驗的好業務員

當然,如果你真的有遇到一個好的保險業務員
請保險業務員幫你規畫也很棒,不過業務員大多只會賣自家公司的保單
可以拿這些罐頭保單和業務員討論,請他們給出差不多的保障
在申請理賠時有個好的、有經驗的保險業務員是很重要的
因為有經驗的業務員才知道要怎麼寫和需要什麼樣的資料比較容易理賠

也許你也有興趣:

你可能也喜歡

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