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by Shane
40 of life

人生正式進入40歲,曾經遙不可及的數字,如今卻真真切切地到來了,
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

這一路走來到現在,有過堅定,也有過迷惘;
有過自信滿滿,也有過深夜失眠,絕大部分都是戰戰兢兢。
回首過去,每個選擇、每段經歷,都雕刻成了現在的自己。
或許不是最完美的樣貌,卻是最真實的成長。

回想各階段當年的選擇

從大學四年級時就思考要進入下一階段的不同選擇:
先去當兵後開始工作?還是要繼續念研究所?若繼續念書未來要走向哪個領域努力?
面對心中一個又一個蹦出來的問題,真的有種茫然的感覺。

後來進入了研究所念碩士,到了碩班畢業前一年底這種選擇的焦慮又開始浮現:
當兵要選擇研發替代役還是就真的是去當兵服役!?
第一次抽到海軍艦艇兵,考到的預士是陸軍,
最後和拿到的研發替代役職缺在比較,這時錄取的是Firmware工程師。

如果當時是做這個選擇,現在職涯發展和現在人生會完全不一樣就是了!
回頭看這選擇不知是好或壞,人生沒有這種回到過去某個時間點重來試試看的選項。

就後來從上帝視角能知道的該家公司的發展,應該在工作幾年後就會遇到人生第一次裁員?
或是隨著公司轉型改做自動化機器人直到現在(如果中途沒自己換工作的話)
那也至少工作內容是做FW,
寫程式的,在這2024年的大環境下這職缺的未來也是相對好找工作的!?

不過當初最後根據我自己對人生的選擇:體驗人生!
選擇了當兵,畢竟人生就這麼一次機會去了解和體驗當兵的過程。

當兵,讓我見識世界的不同面貌

也就是當初選擇了去當兵,不然也不會發現原來到了現在這年代,
原本以為都已經幾乎是人人都是大學生畢業的現代,
台灣也還是有一堆人國中肄業或是高中肄業;
在台灣當牛郎是能很賺錢的;
也有遇到當酒店的圍事,或是真的在混的,
但這樣的人反而比很多自認為是大學畢業生還好相處很多,
至少你的官階比他大,或你本事就是比較強,
他們就尊重你,至少就乖乖的服從需要做的命令,
而不是像那些自稱大學畢業生,明明自己該做的事都沒做到卻處處在找福利或偷懶。

當一般兵也是有博士候選人的,因為等發表的期刊要過要等一陣子才能畢業,
選擇先當兵避免這段時間就只是在學校空等通過期刊及畢業,
他當兵自願當伙房兵並開始學煮菜,
卻能煮到一堆人排休時看哪時候可以吃到他煮的菜而決定。

有人當兵也能當到輔導長和一堆兵排隊請他幫忙用易經算命;
當兵也能對自己所在地對於軍事相關的有基礎的認識,
也才能體會以前看新聞警察用90手槍:在距離這麼近都打不準是蠻合理的,
射擊時若沒用力那後座力一定會讓你射歪,而65k2步槍在臥射真的可以很準。

職場變遷,沒有真正的安全感

役期快結束時開始面試找工作,結果那時正在金融海嘯中
能錄取的也只有大公司:台積電和另外一間。
但是根據當兵的輪班經驗,讓我決定拒絕幾個台積電的offer,
最後在身上沒有offer的情況下面試另一間公司並且錄取,
然後就當了機構工程師十多年一直到現在。

曾以為這樣的選擇能讓自己安穩地發展,到了即將40歲的時候,卻迎來了巨大變化!
原本我待的整個部門被決定要整個裁掉了!
一百多人瞬間要失業啦~
除了部門不賺錢外,挺大老闆的長官被拔掉了,
所以沒人保護大老闆所在的單位了,也就是我們原來部門沒有靠山了,
原來部門也不是最賠錢的,
不過看起來就是那堆高官們鬥完了,今年輪到我們單位輸了。
於是幾乎每個月都在公布這批輪到哪些人被裁掉,
看著這幾個月部門的情況,恩…人心惶惶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公司的變動往往與個人能力無關,
職場上最重要的不是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
而是讓自己擁有足夠的實力,隨時應對變局。

變動來臨,該走還是該留?

我因為去年支援了某個專案後,而那個專案持續需要人,
所以我也被列入優先保障名單,是可以直接換單位的少數人。
原本想趁這波裁撤部門可以順便領完一筆或是換新單位的打算也被阻擋了,
說我們因為是這名單內所以也不能選擇...
於是目前就直接被換了單位...
是福是禍還需靠時間來揭曉...

這段期間有去其他公司輕試一下看看自己的行情,
其實還是不難找到的,
只不過對方公司規模也不算很大又加上換產品領域,能給的整包薪水上限就在那邊,
月薪是可以談到和目前一樣水準,也能變成小主管職,
但是公司福利和績效會少了不少就是了,
而最主要是家人反對換公司,畢竟少了這些福利,那就是幾十萬的差距了,
前期應該也必須要不停地加班熟悉新工作,
對於目前我小孩年紀還這麼小的發展似乎不太好,
只好也跟對方說抱歉了,不然主管們感覺應該很好相處...?

家庭,成為決定的重要因素

年輕時,總以為努力工作,事業與家庭就能兼顧。
但當了父親後才發現,選擇不再只是自己想怎樣,而是需要考量對整個家庭的影響。
如果換工作,代表著少了某些福利與時間上的犧牲,這些現實的改變,
最終影響的不只是自己,也有家人。
孩子還小,穩定成了我認為的更重要的考量,
這些細節,是當年剛畢業時的自己從未想過的。
畢竟,當時畢業時我可沒想到會結婚生小孩。

文末

40歲的我,已經不再執著於「一定要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因為人生本就沒有標準答案。
每一條路都會通往不同的風景,每一次決定,都是基於當下最適合自己的安排。
重要的是不做出會懊悔的判斷,盡可能不讓自己陷入:早知道……就好了。
人生根本沒有早知道這選項。
未來一定仍有挑戰與變動,但只要不停止成長,不停止學習,
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道路。

未知的旅程還在繼續,
而我,仍然會帶著這些經歷,繼續前行,迎接接下來的人生挑戰。

你可能也喜歡

請留言